人而無信,不可知其可也 《論語》:
子曰:“人而無信,不知其可也。大車無輗(ní),小車無軏(yuè),其何以行之哉?”
意思是說:人若無信用,那是萬萬不行的。就像牛車、馬車沒有木銷子,還怎么行走呢?
車無銷,不可行馳于路;人無信,不可行走世間。
孔子把個人信用看做為人立世的重要關鍵點,沒有信譽的支撐,就沒有人格的樹立。所以,《論語》里又說:“民無信不立?!?strong checkedbycsshelper="true">沒有信用,就沒有立足之地;沒有信義,就沒有立世之本。
“信”之一字,雖然千金一諾最為沉重,但空口無憑又最為虛泛,察其言行還要等待漫漫時間的印證,所以,“信”在外化體現方面,就產生了一種加固信任的儀式。而這儀式,也并不復雜,——中國的印章,就是一種儀式化的憑信。
對于一國來講,國之玉璽,鄭重一落,就印蓋出了國家信譽;
對于個人來講,名章為憑,紅印一蓋,就代表著本人信譽。